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市规划资源系统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依靠先进技术、创新工作方式,在加快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治理的同时,不断提高灾害预警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高效处置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市规划资源局推进突发性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系统建设,不断提高监测覆盖率和预警精度。
一、让底数更清
详细梳理全市地质灾害现状,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总计223处,总威胁人数约1300人,潜在经济损失约2.3亿元。选取危险性大、防控难度大且具有代表性的8个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监测可视化试点。
二、让预警更快
科学布置GNSS北斗地表位移监测站、高精度裂缝监测站、危岩体变形监测站、雨量监测站、视频监测站等5大类专业设备,在全市部署16处自动化专业监测站点。
三、让监测更全
采用4G、5G网络接入南京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建立溧水监测预警示范区,选取鼓楼老虎山重点防治区和江宁土山重点防治区开展自动化监测预警站点建设,探索实现三维可视化呈现,实现自动化监测与预警。
下一步,市规划资源局将针对监测预警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综合研究,不断优化监测预警模型,逐步建立监测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更好的服务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地质灾害防治的实际效果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转载自: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我公司推出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系统主要由各类传感器和一体化监测设备配合基于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的监测与预警平台组成。通过系统性的构建传感器神经网,综合性的分析地质灾害状态,并对超过安全状态的部位进行预警,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自动化和可视化。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质量、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系统方案能因地制宜,集成深部位移监测、滑体地下水渗压监测、滑坡后缘拉张裂缝位移监测、雨量监测、地表水位监测、应力监测、地表水入渗监测等多种监测设备,为有关部门更全面地分析滑坡诱因,提前预警或工程治理设计,提供全面而准确的数据支撑。采用滑坡监测预警联动方式,可实时监控灾害体现场各监测点数据的变化。
系统优势:
1. 一体化集成的解决方案,性能稳定,安装简便,监测种类全面;
2. 系统在无人值守的条件下连续运行,可以实时监测各测点数据,然后通过无线传输到智能化预警平台;
3. 系统具有数据存储和分析功能,能够以数字和图形的形式进行查看,还可以根据客户需要生成相应的报表;
4. 系统具有实时自诊断功能,能够识别传感器下线等异常情况。出现故障时,能立即自动将故障信息上报监控中心,而且故障的传感器或子系统不影响其他传感器或系统正常工作;
5. 分级预警:按照要求设定不同预警等级,当数据异常时,根据设置自动触发预警信息,包括平台推送、短信和邮件通知对应人,便于周边人群第一时间安排疏散,保障安全。